互联网金融是不是个好的生意模式?
互联网金融是不是个好的生意模式?颜城
一个好的公司,或者一个好的行业,必然是由一个好的故事开始的。而这个好的故事,也就是一个好的生意模式。
互联网金融的诞生的历史并不长久,但是时至今日,却突然变成了一个了人人争先恐后,争而食之的领域,好像如果互联网公司,或者金融或者银行,没有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就无法跟上时代被淘汰,阿里巴巴,民生银行,京东,苏宁,所有的公司都希望借助互联网金融,而使得公司的业绩上升,在已经厮杀的红海里腾出精力来,重新开拓一片看似前途无限的领域。而所有的公司也的的确确因为做互联网金融,或者牵涉到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因此市值暴涨。
这是一个看似不错的生意,大量的资本和资源涌进来,大量的人才和复杂的技术涌进去,大数据,平台,银行风控,信用评级,所有行业顶尖的脑袋都似乎愿意挤进来,互联网的创新,开放的文化的基因,和金融行业的严谨,客观以及建立在真实世界上的行业规律以及市场的研究的融合,似乎推动着互联网金融走向兴盛,可是真实的情况又如何,是否建立在客观逻辑,和人的需求上,却无人过问,巴菲特说这个世界有很多门生意,有赚钱的,又不赚钱的,有暂时赚钱的,有以后赚钱,有自己的护城河的,也有没有壁垒,充满厮杀的,市场和生意模式的各异,是反应人类的需要的不同层次,所以的生意模式都是经过市场的筛选,有客观的逻辑的,因为满足了人的不同层次的需求。
看待一个行业或者一个公司的生意模式,其实很简单,高成长性,充沛的现金流,以及源源不断的新的客户涌进去的,高的品牌积聚效用,不断上升的毛利润,以及市场议价的权力,高的资本回报率,这都是一个好公司或者好行业的象征,那么回归本质来重新认识互联网金融是否真的如此了,互联网金融其实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是一个新生的行业,其中包括P2P网贷,以及阿里巴巴兴起的与货币基金合作的余额宝,还有众筹模式,所有的建立在互联网的平台,并且牵涉到或者关于货币的生意,都简称为互联网金融,谢平教授的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上面将互联网金融是基于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中间的,一种新的融资方式,降低交易成本,信息的更加开放和平等,这都是自由市场进步的表现,似乎互联网金融来的理所当然,也理所当然的应该是一个好的生意模式,谢平的论文认为互联网金融一定会颠覆银行,就像互联网对于我们生活的冲击一下,互联网金融也必然如此。
互联网金融突然的涌现爆发,但是行业外的人士并不是太了解,新媒体或者传统媒体也是过度解读,并没有行业内的人士,专业的系统的去阐述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依照我的理解,或者说我所看到的,可以划分的,我暂时能够理解的只有四种,一第三方支付,二网贷P2P平台,三众筹模式,四阿里巴巴的余额宝。众所周知银行的本质,并不仅仅是存贷款业务,其实银行创造信用和货币,信用卡支付的历史并不太长,信用卡创造了繁荣,透支未来消费的潜力,创造甚至鼓励经济增长,而对于第三方支付,大多数人其实认识不多,为什么会有第三方支付?我们将钱支付给谁?他们是如何盈利的?安全吗?他们是如何盈利的?我想这些大多数都对此非常陌生。而对于第二种网贷,细分的话,已知的如拍拍贷的纯粹网贷,和以宜信为代表的纯粹线下模式,还有以陆金所的完全创新野心勃勃的充满希望的模式,还有以人人贷新生的庞大的拥有巨大社会资源,汲取和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又积极开展线下的模式,每个网贷平台的运营人,对于网贷的理解不一样,对于网贷的认识和思考的程度也是不一样的,这间接的造成了网贷发展模式的各异,每个网贷创始人拥有的资源也是不一样的,这也直接造成了网贷衍生成如今的模式,透过现象看本质,行内人或许看到的更清楚,这都是市场竞争下的产物,各种已知的或者说已经被市场认可的平台,都有深刻的符合市场内在规律的逻辑。
(1 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了?有多少人能够理解第三方支付?现实世界当中面对面的交易,或者个体对个体的交易,机构与机构,组织与组织的交易容易实现,但是如果涉及到流转验收或者延迟,商品与现金的暂时性脱离却要冒巨大的道德风险,这也违背交易的原则,第三方支付应声而来,因为互联网的出现,使得第三方支付有实现的可能,独立银行而存在的第三方机构,具有强大实力和声誉的机构可以承担责任,可以规避不等价交换的风险,第三方是买卖双方在缺乏信用保障或法律支持的情况下的资金支付“中间平台”,在买方将货款付给买卖双方之外的第三方,第三方提供安全交易服务,其运作实质是在收付款人之间设立中间过渡账户,使汇转款项实现可控性停顿,只有双方意见达成一致才能决定资金去向。
支付宝,盛付通,财付通是大家所熟知的第三方线上支付平台,其生存的土壤也紧紧的围绕着电子商务平台,网上交易,与诸如游戏充值,网购和P2P平台的交易,而与线下交易有一定的距离,而最近涌出来的汇付天下,却是特殊的线下交易第三方支付,类似拉卡拉等通过pos机与它绑定,每次交易收取一定的手续费,发展加盟商不断的吞食市场,依靠巨大的平台和声誉而不断累计的过程。
第三方支付使得交易成本下降,使得第三方交易变成真正的可能,也是在互联网金融当中真正对银行有巨大冲击的一环,第三方交易虽然是交易和平台和中介,但是却有吸纳资金的能力,大量的资金从银行里面撤出,在其体系外流转,这对于银行来说是巨大的冲击,因为交易远离银行,才是真正的让银行恐惧的。
(2 P2P的模式)
1宜信是仿效诺贝尔经济学家提倡的穷人银行,结合中国的市场,如若雨后春笋般,不过四五年间就成长成庞然大物,百亿的放贷规模,已经草根化的野蛮生长,已经深入中国的很多个城市,线下有庞大的规模,人,市场,销售,优质借款人,完全可以复制,充沛的现金流,良好甚至喜人的业绩增长,看似无限扩大的市场规模,这完全是一个好的生意模式,宜信是网贷行业的标杆,学习的榜样,虽然很多P2P平台不承认,但是事实就是如此,线下运营,寻找客户,风控,已经运营管理,大多都是汲取了宜信的经验,这造成了同质化竞争。
2陆金所是平安集团新生的产物,代表了平安的文化有很深的平安的基因,也代表了平安的野心,就是在传统银行业当中不但不停的竞争试图取代甚至击败其它银行,抢夺四大国有银行的高地,并且要在互联网里,跨领域的竞争,平安为此投入了很多精力,甚至不惜从麦肯锡挖来xxx,平安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互联网金融,金融互联网,就是存,贷业务,甚至后来创新的债券流转平台,这一切都非常具有进攻性,除却利用互联网的信息开放,平等,透明,交易成本大大降低以后,还引荐借用股票市场,资本市场的的方式,在互联网上对金融或者银行进行再创新,债券流转平台,六个月可以交易,这大大增长了流动性,使得陆金所从一开始就注定以后是一个伟大的公司,并且贷款利率也渐渐向银行靠拢,非常专业出众的风控文化和技术,也是其它平台可望不可及的。
3拍拍贷是完全效仿国外的P2P模式,就是只做线下,而只是作为中介,稍微对于风险控制做一些鉴别,因为中国扭曲的信用体系和金融市场,以及经济形势和社会的复杂多变,这极大的限制了拍拍贷的成长,这也使得拍拍贷有很多负面的消息,坏账率很高一直为业内人士和投资者诟病,拍拍贷的信用评级,并没有创新,我对于拍拍贷的认识也止于这些,并没有看见诸多可喜的东西。
4人人贷的李一夫我想他本人也并没有对人人贷公司有太多的设想吧,因为人人贷的英文缩小和名字的寓意高度契合P2P这个名字,因此机遇巧合之下受到市场的特别追捧,高学历,以及创始人都具有非常资深的金融行业的资质,因此从一开始就受到市场的欢迎,在公司成长的过程,也一直很顺利,甚至获得资本市场的厚爱,代表了一种新生蓬勃的力量,在网贷圈也非常知名,其广为人知的就是优先理财计划,对于行业外人士,这个词语晦涩太难懂,我可以稍微阐述一下,那就是固定存款,加入优先理财计划,那么你的资本就会冻结,直到计划结束,参加优选理财计划,本金是有保障的,安全,流动性,以及公司的品牌效应和名气,这一切都来的理所当然,但是却有践踏法律和监管红线的嫌疑,效仿银行的固定存款和理财,并且许以更高的收益,自然会受到市场和投资者的追捧,但是如此的集资模式,敛取大量资金,在缺乏监督和银行风控文化的基础上,如果维持盈利,保障资金的收益,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风险点。
(3 众筹模式)
众筹模式非常容易理解,就是利用互联网的易传播性,将一些好的项目和创意,以大众集资的方式,直接向社会大众融资,然后给予支持者一定的回报。
著名的平台有点名时间,追梦网,淘梦网,相对于第三方支付或者P2P会引起金融市场变革,众筹相对来说比较小众,并且对于金融行业的冲击不大,相对来说更像或者说更符合资本的多层次所衍生发展出来的,一种集资模式,但是是合法的,在法律的监管下的大众社会集资。是社会创新和市场自由化的一种表现。
(4 阿里余额宝 京东金融)
阿里余额宝和京东金融都是植根会在依靠其平台庞大资源所内生自然而然形成的互联网金融机构,托付大数据和自己所建设的信用体系,而所建立的平台,相对来说有其局限性,而并不是真正的面对社会大众的,理解阿里余额宝和京东金融,就要理解阿里和京东的生意模式,理解他们的运转,从而才能更好理解余额宝和京东金融,阿里的目的并非野心勃勃的取代银行,对于业内能士来说,他有顾左右而言他的嫌疑,托付平台或者与平台共生,然后形成自己的资金池,更好更低廉的交易成本,更好的客户忠诚度。我想这才是他们的主要目的。
京东一直涉及金融,类似苏宁和国美,利用充足的现金流量,和因为第三方厂家的先付货而付钱,所造成的期限错配和延迟,使得苏宁和国美,永远有充沛的现金流,而他们也因此大量利用这些现金流进行套利和投机的行为,大肆的涉及金融的业务,但是碍于公司的形象,而迟迟不见有大的动作,而京东从一开始就是立足于互联网,因此建设互联网金融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大量的物流仓库的建立,大量的投资和建设,使得京东迟迟未盈利,大量的融资需求,使得京东建立这样的平台是必然的。
P2P都有监管套利的嫌疑,传统银行业碍于规则和巴塞尔协议II的束缚,以及存贷款比例而不敢轻易颠覆或者改变,而P2P却完全没有这样的顾虑,轻巧,灵活,便利,以及互联网的创新,开放,信息公开,平等,诸多因素极大的促成了互联网金融的诞生,这也是之所以能够酝酿互联网金融爆发的根本原因,扭曲的信用体系,金融市场,经济形势的不景气,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诸多融资的不便,极大的促进了互联网金融的繁荣,那么是否有谁深入理解银行业,或者说深入的理解市场,是否站在P2P市场开拓中的不断发展和理解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的本质,业内人士鲜少抛头露面,而只是默默耕耘,而所谓媒体不断误解,渲染,一些金融行业或者经济学家不断起哄,因此为互联网金融,P2P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诸多企业和社会人士对于互联网金融或者说P2P有极大的想象力,其实本质是对于银行业居大而无为的一种不满,银行业其实在改革上市之后,有极大的改变,至少是在国企当中是表现的最为优异的,但是之所以不满,是因为巨额的盈利和远远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高福利还有滞后的服务水平,以及银行业与生俱来的傲慢,如果一个公司或者一个行业已经不需求去取悦市场或者客户,仍然保持高速增长和盈利,那么他们也会忘记客户有什么诉求,也完全没有改革的动力,这完全是因为因为金融监管所导致的市场扭曲,导致的资源和价格配置的扭曲,金融市场当中,或者一个国家,银行业都是极为重要的,稍微有些金融常识的人我都想对会对此表示赞同,银行是金融系统运转的核心,存贷款包括各种吸储贷款都是与经济政策一致或者契合的行为,银行甚至是创造信用,银行之所有屹立几百年不倒,自然有其内在的逻辑和规律,现有的政治体系和社会制度,人类伦理和市场,都使得银行业有存在的理由,巨大的资源和庞大的机制,银行对于市场和行业以及风险识别,远非金融行业之外人士所能够拥有的,江南愤青一直是孜孜不倦的对于互联网金融的批评者,有些观点我是认同的,比如说金融行业或者银行业的风控能力,巨大机制,无与伦比的吸储机器,这都使得银行业是站在至高点上俯望着诸多野心勃勃的未来“银行家”。
央行行长周小川不久前在一次会议上提倡资本的多层次化,强调市场的需求是不同层次的,资本市场也应当如此,人类的需求不同层次也是间接造成了市场或者繁荣的本质,是创新的动力的源泉,商业的本质是人类的行为和需求以及社会文化,任何创新以及商业行为都不能脱离这些,这是也是商业的土壤和精髓之所在,而P2P突然风起云涌,其实是对于传统银行业的一种补充,社会和市场需求的补充,对于他们融资的需求的一种补充,资本市场的多层次化,必然会造一些民间金融机构,或者其它拥有庞大资源或者强大的信息搜寻和检索的公司涌进,金融市场的健全亟待解决的是信用体系的完善,这也是一个国家金融市场繁荣的前提,虚假的交易和风险的诞生大多是因为信用体系的扭曲和不完善,这极大的增加了融资的成本和交易的成本,也限制了P2P的发展,使得诸多P2P不得不非常依赖线下,而高额的融资成本和交易成本反过来也限制P2P继续扩大市场。
P2P最大的风险在于过于依赖个人的专业辨别能力,而不是机制去识别,因此这也是诸多平台的最大限制和风险点所在,这极大的影响了P2P平台的扩大,所谓的银行风控文化也并不是无所不能,脱离机制的便利和资源,大多数个人也只是资质平庸不堪大任,因此P2P要突破这样的瓶颈,利用平台资源和制度优势,能够内部衍生摸索适合自己特别的风控文化,这是极为重要,任何对于风控漠视的平台是必然会死亡的,这毫无疑问。很多平台运营人缺乏对于银行业和金融市场有一丝基本的认识,而P2P的门槛极低,也使得大量不具备专业金融能力的人涌进,使得网贷或者说P2P乌烟瘴气,这极大的损害了P2P整个行业的形象,理解P2P其实本质是理解金融的本身,或者银行的本身,金融资源的稀缺本质是资源的稀缺,商品的稀缺和货币的稀缺,而支撑银行运转和信贷的银行,社会机制以及政治体制下,使得银行有其存在的必然行,存款保管不平等条约,使得存款人从一开始就不是站在商业平等的位置与银行对话,银行经过数百年的筛选,具有专业的风控控制能力和及其灵敏的机制,长期的对于市场和行业以及经济规律的研究,也使得银行具备P2P或者互联网金融不具备的优势,但是P2P也必然有其生存的空间,是因为资本市场的多层次化、
股票市场或者说金融市场资本市场,是通过信息不对等来谋取盈利的,不同于实物交易和商品交换,而这些是完全的货币的交换,即使交易的本质其实还是货币背后的商品,但是因为脱离商品本身,所以更具有投机性,人天性的贪婪和对于利润的追求,使得人往往乐于这样的赌博,这也是股票市场,期权,期货,债券,信托,之所以存在并且繁荣的真正原因,很多人肤浅,包括江南愤青,只是理解为与银行业的竞争,而没有真正上升到资源的竞争,稀缺的货币的竞争,和信息咨询,存贷款,诸多领域的全方位的竞争,对于P2P我们应该更具有想象力,和更长远的目光,从人类历史长河,和社会文化习俗,以及金融的历史和经济有深入的研究,才能够稍微客观的看待,现在的P2P仍然处于摸索和爆发期,大多数平台苦苦的生存上挣扎,但是未来是非常明朗,大浪淘沙,剩下的就是交给市场筛选,那些静下来耐得住寂寞,而真正的愿意思考并且富于实践的才会是笑到最后的人。
结下来的一年会有大量的平台退出和涌进,不具备基本风控能力和金融专业能力,以及良好的运营管理和反应机制的平台会逐渐淘汰,那些缺乏市场开拓能力,缺乏最基本的竞争力,缺乏对于细分市场和不同产品风险识别能力,不同的专注于细分市场,而能够培养出竞争力形成自己护城河的平台,那些公司素质极为差,公司管理能力缺乏的平台却会逐渐被淘汰,清退出场,未来能够形成自己的竞争力,并且大而不倒的似乎并不太多,大量的拥有巨大的社会资源和丰富的金融经验的平台涌进,以及旧的平台死亡,这是任何行业必然的规律,能够存活的不多,但是应该想象的到的是,资本市场是一个极其庞大的市场,而互联网是一个极具颠覆性和创新的行业,金融从来不创造财富,但是却是在分配财富,金融不生产创造资源,却是在分配资源,如何分配,如何有效的分配,如何最大力度的结合平台公平和低廉成本的分配,,这些都是互联网金融存在的理由和空间之所在。
谢平教授的互联网金融模式的研究强调互联网金融是一个去中介的过程,银行业的存在一直支撑着经济系统的运行,是经济的枢纽,依靠庞大的机制和大量的银行人员,对于各种交易的信息进行筛选,对于市场的风险进行识别,对于每一笔贷款进行风控查看,有庞大的征信体系和资源,这就是间接融资的模式,但是人类的经济活动和需求是多层次的,在不至于无序的情况下有更多的需求,商业就是不停的满足需求的过程,而股票市场以及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应运而生,各种金融衍生品纷杂的让人目不暇接。债券,股票,其实都是一个直接融资的过程,因为股票市场信息都是公开透明,财务报表和年报以及企业的相关情况,在市场和社会上都是透明的,而银行业不同,存款人并不知道借款人是谁,把钱借给谁,信息的不对称,也是银行业广为诟病的一个原因。
而互联网金融结合银行的存贷款和股票市场信息公开透明的特点,并且灵活运用,期限错配,产品打包分类,优先理财计划,这些都是基于互联网上极大的创新,各路豪杰都可以极大的发挥的他们的想象力而在监管失职的情况下,去尝试自己天马行空的想法,而不用受到指责,这也是互联网金融发展蓬勃的动力,由于是P2P从业人员,对于P2P有一些更深的认识,包括日常运营,经营模式,以及市场的认识是非从业人员所接触不到的,公司的运营完全取悦于平台创始人的眼光,风险控制如何形成有效的专业的成本低廉的,也完全取决于平台运营人,将专业的个人的眼光和经验集中筛选出来,形成机制,并且不断的丰富积累,形成竞争力和知识库,这都是需要平台运营人的目光,而对于市场和公司的扩张,也是基于对于专业细分领域的认识和展望,所有的决策也是因此而来,打造某一领域,比如车贷,房贷,或者个人工资贷,以及银行所做的信用贷款,培养核心竞争力,都是需要非常多的思考,和不断积累的长久的鉴别能力,公司平台负责人就是负责风险识别,资源整合,对于行业和市场的认识,宏观的长远的目光,以及倾力打造或者专注在某一个领域,而形成无与伦比的竞争力,那么便能够持续的生存,并且不断吞食其它人的市场。
很多平台肤浅的理解为,或者说只是跟踪模仿而缺乏最起码的一点金融的知识,而盲目跟进,这样的平台是必然会死亡的。前途黯淡的没有任何未来可言,这对于投资者是不公平的,因为很多这样的平台为了避免死亡,以高额利息为诱饵,不断拉投资者的庞氏骗局,不断的吸储,只要不断有新钱进来然后去还旧钱,只要这个击鼓传花的游戏没有结束,那么就会一直下去,还有发假标虚假交易骗取投资者的资金,并没有开展业务也没有扩展市场而虚构交易的方式来骗取资金,而缓解平台现金流紧张或者因为重大失误而造成公司濒临倒闭的情况,而对于投资者来说是极大的不公平。
我给平台运营人的建议就是专注目光投放到市场,理解市场,理解何为金融,何为互联网,通过对某一领域的专注而形成自己长久的竞争力,比如车贷,房贷,以及专注于创新,比如人人贷的优先理财计划,就是积累大量资源,形成自己的资金池,而有能力低于和对抗风险,这就是创新,这样的创新,对于互联网金融实在太容易了,现金流充沛,无比的灵活,注入债权流转平台,诸多都是可以借鉴和引用的,当然这些都是虚的,盈利能力,管理能力,以及呕心沥血的培养人才和完善机制才是最为重要的,诸多平台完全没有留人计划,甚至完全忽略将P2P打造成人海技术,金融工厂,这是极大的失败,一个公司最大的失败,不是给了一部分人太高的薪水,而是养了一大群低薪水无用平庸的人,这极大的摧残或者破坏了企业的文化和打击了他人的积极性,一个优秀的人所创造的价值不仅可以挽回你错误决策的巨大损失,还能够为了创造巨大财富和远胜于其工资水平的价值。
互联网的诞生缓解了信息不对称,但是并没有缓解人类社会的权力和政治结构,社会阶层扭曲下的不对等的真实情况,也没有缓解资源和财富的不平等,因此诸多限制和约束也是必然的,互联网金融的诞生似乎有意拨乱反正的迹象,这正是互联网的伟大之处,金融的本质就是资源,特别是稀缺的资源,而互联网和金融的结合,似乎有意往着这个方向发展,我欣喜的发现或者欣赏这样的成长,我也希望政府能够容忍这样的成长,亚当斯密说市场有双无形的手,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平静的看待他们的成长,而不是急切的将其划分为“非法集资”“虚构交易”以及“监管套利”诸多或许对于很多平台来说并不公平的帽子了?将这一切扼杀在摇篮当中了?我想我们对于互联网金融应该有更多的设想,即使互联网金融似乎并没有多少的盈利,许多平台或者艰辛的生存却郁郁不得志。但是如此多人类的资源和智慧的集合,因此人的勇敢必然会将这个行业带到光明的坦途上。
金融行业是沉寂太久,特别是银行业,需要新鲜的血液流入进来,或者像熊彼特所说的破坏式创新,从内部植生然后吞噬直至覆盖,这是每一个互联网金融行业人员的设想,每个人都在想象自己是正在做一个伟大的事情,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一件可以改变这个行业和这个世界的事情,互联网是不是一个好的生意模式似乎还要打上问号,但是对于人的经济活动和思维方式以及其它的影响是肯定的,至少它颠覆了我们对于银行和金融的认识,虽然不至于改变生活,但是的确给我们提供了便利。
https://www.richdady.cn/wap/book/item-358.html
页:
[1]